在一蘭與勝王之間:台北拉麵圈的鏡像

紅酒佐派 ZYS
2 min readJul 18, 2017

--

許久沒去排勝王了。坦白說,雖然我認為口味、創意和老葛的用心至今仍是全台北第一(沒有說全台灣,純粹是對非台北市的麵店不熟),但諷刺的是,對我來說,其最終效果卻和一蘭類似。

一蘭,一方面是相當模板化的餐點,另一方面是二十四小時供餐,以至於基本上沒有稀缺性可言。或者說,就算排隊造成某種稀缺性,但選定特定時間或再過幾個月去吃,都可以避開這個問題。簡單來說,要吃不吃、何時吃,其實根本沒差。

勝王呢,除卻基本上兩周換一次餐點的低度重複性,可以說在全憑老葛創作與心念的加持下,呈現高度實驗、完全沒有模板可言的狀況。甚至因為大量人潮排隊,產生了某種稀缺性,至少對目前台北的小眾「麵饕」來說,根本是太過稀缺的餐點。即使再過幾個月,只要老葛持續發揮創意,改變餐點,稀缺性還是存在。高度創意與成本消耗,其實也導致了勝王的間接漲價,從裸麵和肉類額外加點的情況就可以發現。如此看來,其實根本不是你想不想吃的問題,而是你想吃也未必吃的到。

一蘭和勝王,是台北拉麵圈近來的一個鏡像、一組對立的極端。凡是對立的兩造,就算內容大不相同,效應也會類似。就好像政治意識形態呈現的極左極右光譜一樣,內容差很大,效果卻有點像。

當代系統論告訴我們,處在「系統與混沌的邊緣」才是致勝關鍵。避開路人俗眾(一蘭排隊者),也避開專業饕客(勝王排隊者),才是一個消費者降低成本但又能滿足享受的生存之道。

自從勝王變成那麼熱門之後,我更常去鬼金棒和其他店家了。定番和偶爾來一發的限定,就是「系統與渾沌的邊緣」。

--

--